论文摘要:
【目的】带导鞘的小探头支气管内超声(R-EBUS)探头引导的活检是肺外周病变诊断的常用方法。该方法采用R-EBUS探头确定病变位置后,在病变位置留置一导鞘,沿导鞘送入活检钳、毛刷等器械进行活检,可显著提高外周病变活检的阳性率。由于导鞘材料及操作者的原因,在活检前后导鞘的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活检时器械的定位,进而影响活检的效果。本研究观察活检导鞘在活检前后形态和长度的变化,推测其变化对诊断效果的可能影响。
【材料与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因肺外周病变进行支气管镜及R-EBUS引导下活检的患者,在R-EBUS检查前及活检后观察导鞘形态并测量导鞘的长度,记录长度的变化。
【结果】共对20例活检的导鞘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活检及刷检,活检次数为2块1例、3块9例、4块7例、5块3例;刷检次数均为2次。所有导鞘在活检后近端接头处均发生折叠样变形,导鞘近端的硬度下降;大部分导鞘长度发生变化,一般为变长。长度变化的中位数为+2mm,延长最多的为+7mm,2例导鞘长度无变化,只有一例导鞘长度缩短1mm。因病例数较少,未与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对。
【结论】采用留置导鞘的R-EBUS引导对肺外周病变进行活检时,导鞘长度和形态可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活检定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肺外周病变活检阳性率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