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百草枯中毒的精细化处理
讲者:
许树云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播放:
1700
论文摘要: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克无踪、对草快,为联吡啶类化合物,有效成分为1,1’-二甲基-4,4’-双吡啶二氯化物,分子式C12H14N2C12。百草枯口服后经消化道在1~6h内被吸收,吸收率小于20%,约2h达血浆浓度峰值。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肺、肝、肾、甲状腺、肌肉等血流丰富组织,但主要集中在肺和骨骼肌中。分布容积与体内含水总量相当,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小于6%,肺泡上皮细胞对百草枯摄取为能量依赖的主动过程。百草枯在体内几乎不进行生物转化,主要由肾以原形排出,服毒后24小时内大部分百草枯可经肾排出体外。百草枯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112~150mg/kg,经皮LD50为80~90mg/kg,据推断人口服PQ LD50约为30-50mg/kg(20%溶液10~15ml)。百草枯中毒后极易引起肺间质纤维化,称为百草枯肺,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国报道的PQ中毒死亡率在25% ~76%之间。
近年来,多家医疗机构及学者针对百草枯中毒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方法,将救治成功率提高到50%左右。为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医护水平,展开多学科合作,优化救治流程。
1、阻止吸收:加强洗胃,重视活性炭使用;2、加强排泄:(1)与肾脏内科合作,决定血液净化地点是在透析中心还是在床旁,确保患者安全,形成血液净化处方、确定血灌次数,是否加用透析。(2)与检验科合作,以血药浓度指导血液净化方式,制定停止血液净化标准;3、靶器官维护:PQ中毒后肺保护是近年来研究热点,糖皮质激素类药是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而是否进行冲击治疗还有争议,根据服毒量大小、SIPP、乳酸水平、是否早期出现ARDS等指标选择合适病人进行冲击治疗尤为重要;4、针对出现ARDS后如何氧疗,机械通气、ECMO的选择使用更应慎重;5、避免MODS发生:对进食的监控、制定完美镇痛、镇静措施以降低氧消耗无疑是切实又有效的方法;6、抗感染:严格把握抗感染指征,对合并感染患者进行合理治疗,会提高治疗成功率;7、加强门诊随诊,把出院患者管理起来,以便完善治疗过程,更进一步提高远期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