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降尿酸治疗中的尿酸盐结晶新沉积
讲者:
张卓君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播放:
3208
论文摘要:
目的:双源CT(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显示降尿酸治疗后尿酸盐结晶总体积会减少,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降尿酸治疗中尿酸盐结晶分布的变化。
方法:共纳入2013.10-2014.6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的原发性痛风患者46例。在降尿酸治疗前和6个月后分别完成双侧足踝DECT。每月随访,记录流行病学数据、血尿酸水平、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情况。其中有16例患者延长随访至12个月,完成第三次DECT。
结果:46名患者用DECT共发现163处尿酸盐结晶,其中,133/163 (81.6%)既往有相同部位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降尿酸治疗6个月后DECT显示,结晶数量减少至126处,有68处原有结晶消失,同时有31处新结晶形成。治疗前,患者尿酸盐结晶体积平均为1.3 ± 3.8 cm3,治疗6个月后降至0.6 ± 2.1 cm3(P=0.01),其中3/46 (6.5%)的患者尿酸盐结晶完全转阴。21/46 (45.7%)的患者出现新的尿酸盐结晶,同时31/46 (67.4%)的患者有部分原有尿酸盐结晶消失。在新尿酸盐结晶形成的患者中,仅3例有结晶消失部位的关节炎发作,其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无新尿酸盐结晶形成的患者(4.6 ± 9.3 mg/dL vs. 7.1 ± 7.6 mg/dL; P = 0.01),两组间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既往1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频率、治疗期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频率、基础血尿酸水平、基础尿酸盐结晶体积、降尿酸达标率、治疗6个月后血尿酸水平、治疗期间平均血尿酸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在完成延长随访的16例患者中,5例患者在第二次DECT上显示消失的尿酸盐结晶在第三次DECT上再次出现。
结论: 在接受降尿酸治疗的患者中,尿酸盐结晶存在动态分布,在原有尿酸盐结晶消失的同时,伴有新的尿酸盐结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