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结合时间参数探讨Time-lapse培养对IVF/ICSI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讲者:
郭颖
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播放:
5750
论文摘要:
目的 通过时差成像(time-lapse) 系统筛选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胚胎,并与常规培养系统比较,评价time-lapse判断早期受精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1月—2016年5月行IVF/ICSI的患者104个周期。根据培养系统不同,分为两组。TL(time-lapse) 组( 40例)行动态观察,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分析第二极体释放时间、原核消失时间、卵裂期不同的时间点对胚胎发育潜能的预测作用,根据时间参数结合形态学标准选择胚胎移植;常规组 (64 例) 行常规培养,根据形态学标准挑选胚胎移植。
结果 (1)TL组可用胚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2)TL组ICSI后第二极体释放时间(tPB2)≤4 h的可用胚率显著高于第二极体释放时间(tPB2)>4h(P﹤0.05)。(3)原核消失时间(tPNf)≤24h的胚胎D2 4细胞比率、可用胚率高于原核消失时间(tPNf)>24h( P﹤0. 05) 的胚胎。
结论 Time-lapse培养可以获得比常规培养更高的可用胚率和临床妊娠率。其中tPB2和tPBf两个时间参数可以作为判断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的重要指标。与常规培养系统进行比较,TL培养系统能显著提高可用胚率和临床妊娠率,我们分析可能的原因有:1.time-lapse胚胎培养监控系统采用小箱体单独培养模式,使得培养环境更加稳定;2.减少开箱观察的频率,减少室温下暴露时间,使胚胎避免外界刺激;3.动态监测,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4. 选择胚胎的时间参数标准结合形态学指标共同筛选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