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
讲者:
王楠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播放:
1711
论文摘要:
目的: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又称卵巢反应不良或卵巢反应低下,指的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对促排卵药物反应不良甚至无反应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包括卵巢刺激周期的发育卵泡数量少、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用量多、血清雌激素峰值低、获卵数少、可移植胚胎数少、周期取消率高以及临床妊娠率低,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经济都带来了巨大损失。而黄体期促排为优势卵泡排出或孕激素水平上升后开始使用 Gn 进行促排卵治疗,一个月经周期内可以取两次卵,缩短了病人等待时间,适用于其他促排卵治疗无法获得优质胚胎的患者。本文拟通过系统综述,探讨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过程中POR患者中的治疗结局,以期为POR患者选择最适宜的促排卵方案、提高临床妊娠率提供依据。
方法:结合文献,总结IVF-ET过程中POR的预测指标,回顾国内外关于POR患者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文献报道,总结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原理、适应症、有效性及局限性。
结果:目前,对于POR患者,黄体期促排卵可能成为提高获卵数的一种有效促排卵方案,且卵子质量未受影响。另外,在黄体期再次取卵前,由于高孕酮水平负反馈抑制垂体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的分泌,无LH峰出现,卵子早排风险降低。
结论:如何改善POR患者的临床结局,一直是生殖医学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而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可提高这部分患者卵泡利用率,有效增加患者获卵数,增加患者的生育机会。但作为一种新的促排卵方案,尚需更多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