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移植胚胎数目对高龄妇女助孕伦理的思考
讲者:
黄玲
单位:
广西妇幼保健院
播放:
1296
论文摘要:
医源性多胎妊娠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可导致一系列的母婴危害,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同时也增加了一系列的费用及引申的伦理学问题。降低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重在预防,而实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是保证母婴健康安全的关键。秉承中国妇幼卫生发展坚持“母亲安全,儿童优先”的宗旨,针对于目前我国高龄不孕患者再生育不断增多的现状,如何在遵循有利于患者及保护后代等伦理原则下帮助高龄不孕夫妇实现再生育愿望的同时,又能确保母亲安全且生育健康优质的孩子给我们生殖医护人员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医学伦理学要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要安全、有效、合理,要保障个人、家庭以及后代的健康和利益,维护社会公益。ART治疗真正意义的成功是获得单胎足月活产儿。因此重视高龄多胎妊娠风险,实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是预防性保护母婴健康的有效措施。多胎妊娠为高危妊娠,与母儿健康息息相关。高龄双胎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关系密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及卫生部相关文件有明确规定,为确保移植成功,通常会选择2~3枚胚胎进行移植,这就使多胎妊娠不可避免。多胎妊娠导致孕妇在孕期及围产期、胎儿及新生儿均相关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风险增大,如新生儿死亡、早产及出生缺陷等。对于大于35岁的高龄孕妇,多胎妊娠的围产期风险会更高, 因此更应该避免此类人群发生多胎妊娠。目前临床上降低多胎妊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施行减胎术,这属于补救性措施,可能对母体产生生理创伤,存在胚胎浪费;且操作本身有风险和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术后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加;患者及家属容易有抗拒心理且依从性无法得到保证、术后的心理创伤;存在社会伦理问题,主要包括胎儿生存权的问题、胎儿性别选择问题、及宗教相关问题等。二是减少移植胚胎的数目,它是一种预防性措施,能有效克服减胎术的弊端。因此多胎减胎术作为一种有创性的补救性医疗措施,它不能替代预防措施。我们更应该积极推广单胚胎移植。在单胚胎移植应用中,我中心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1. 在遵循辅助生殖医学伦理学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原则下,我们尊重患者夫妇生育要求的同时,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以及减少了医疗风险。2.我们尝试从选择性单囊胚移植走向了选择性卵裂期单胚胎移植,并获得了相似的临床妊娠率(54.8%)。
受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影响,高龄不孕患者明显增多,再次妊娠和分娩的风险增加。在遵循有利于患者及保护后代等伦理原则下保证母婴健康安全,实施选择性单胚胎移植迫在眉睫。因此要加强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指征的研究,只有严格把握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指征才能在不降低妊娠率的情况下有效从根本上减少医源性多胎妊娠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更符合伦理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