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注册咨询:400-008-5413 销售咨询:010-6029 9110、80259978
郭强:无创血流动力学临测手段的选择 PPT讲座视频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标题: 无创血流动力学临测手段的选择
讲者: 郭强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
播放: 1928
论文摘要: 背景
尽管肺动脉导管(PAC)用于CO等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有40余年历史,但由于心律失常、感染、气囊破裂、损伤动脉、血栓、导管打结和心包渗出等并发症多,临床运用比较局限;过去20年内,使用数量越来越少。近年,几种基于脉搏轮廓波分析的微创技术,如无需校准的FloTrac/Vigileo、需校准的PiCCO和LiDCO系统。用压力记录分析方法(PRAM)仅仅需要一根动脉导管、而且经济并兼容多种监护系统。经食道超声(TEE)可以通过非多普勒或者多普勒方法测量CO。较新的CO2再呼吸技术测量CO已经被市场化(NICO系统)。胸电生物阻抗(TEB)和生物电抗技术(EB)是完全无创技术的代表,Nexfin HD 和ClearSight systems 是无创CO 监测的最新技术(Edwards Lifesciences)。
主要技术
值得特别重视的是无创血流动力学临测手段的方向已经逐步从CO等监测向组织灌注和微循环血流反向转变。
发现更多的迅速的、突出变化的、能反应体(肺)循环和微循环复苏效果评估的指标是无创血流动力学临测的目标。
主要技术如下:
⑴有创CO监测和计算;
过去40余年,PAC 是“gold standard”-CO 测定,
1870年Dr. Adolf Fick基于氧耗和动静脉氧含量的差异,用计算方法算出:Fick’s
principle: CO=(VO2)(CaO2?CvO2)
1893年 George Stewart用热稀释的方法算出:Stewart-Hamilton
equation: Flow=C0V0?∫C(t)dt
1970 Swan and Ganz 热稀释的方法算CO
⑵基于脉搏轮廓波分析的微创技术;
Erlanger and Hooke发现SV可以从脉搏压力中推算。
代表性为:
2005开始的FloTrac/Vigileo system (Edwards Lifesciences) :SV = SDAP×χ
比较FloTrac 和TEE,在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中,FloTrac在临床干扰较大。
在多巴酚丁胺治疗脑缺血患者中,FloTrac(三代)略弱于PiCCO。
calibrated
2000开始临床运用 PiCCO (PULSION Medical Systems)
CO=cal×HR×∫systole(P(t)SV+C(p)×dPdt)dt,
LiDCO (London, UK):锂元素Stewart–Hamilton
principles: Flow=C0V0?∫C(t)dt an
指示剂稀释CO 监测 (LiDCO system)和持续动脉波形分析(PulseCO system)
跨肺热稀释Transpulmonary thermodilution (TPTD)
⑶经食道超声(TEE)(1980s)
SV=VTI×CSA, CO=SV×HR
优点:无创。解剖异常、容量状态和心肌收缩力等信息,无创功能性评价。
缺点:一般局限于麻醉患者。小儿由于缺乏探头不能用。准确性取决于图像的质量和操作的技能和经验。损伤牙齿、咽部和食管的风险。
和其他技术比较:在心脏手术和机械通气患者中与PAC类似,但误差区间和概率稍大。在腹腔镜外科手术患者中,FloTrac/Vigileo与TEE不太符合(40 %的误差)。
⑷部分CO2重复呼吸技术: NICO(1999起)
原理: Modified Fick’s equation: CO=?VCO2/S×?EtCO2,
优点:无创功能性评价。
缺点:局限于气管插管、镇静和机械通气PaCO2>30 mmHg患者。文献报道在分流明显的肺损伤患者中影响结果准确性。在肺内分流小于35%时准确度较高。
和其他技术比较:在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与PAC高度类似,但误差区间和概率稍大。在冠脉旁路手术(CPB)中与PAC不太符合。腹部手术中,NICO和TEE、PICCO有部分偏差。
⑸胸电生物阻抗(TEB)
原理:经胸壁释放低幅度高频电流,运用胸廓上下的传感器接受分析其阻抗。心脏周期引起的血流变化会引起胸廓阻抗改变。根据搏动和时间间期变化估算出SV。
优点:无创功能性评价。
缺点:心律失常、机械通气噪音和外科手术电极等影响较大。病人需要气管插管,电极信号在24小时后会逐步衰减。很少用于连续监测CO。
和其他技术比较:在心脏手术中与PAC比较,准确性尚可接受,但是作为诊断依据仍欠缺,通常作为趋势分析。
⑹生物电抗技术(EB)
原理:经胸壁电阻率变化。心脏周期引起的血流变化会引起经胸壁电阻率改变。TEB的补充升级。胸壁活动、肺水肿和胸腔积液的干扰少。SV=dx/dt×VET, CO=SV×HR
优点:无创、动态、持续、安全功能性评价。
缺点:电凝等可短暂影响信号
和其他技术比较:与PAC、FloTrac/Vigileo和PICCO比较,均有较好相关性,危重ICU患者准确和稳定性约82%。
⑺ccNexfin system(2007起)
新系统为ClearSight system。
原理:联合连续血压监测和新型脉搏轮廓分析方法(Nexfin COTrek)
优点:无创、动态、持续、安全功能性评价。提供实时动态多种参数BP, SV, CO, SVR、SVV,和PPV,临床可实施目标导向治疗。
缺点:容量钳技术需要指端气囊持续充气,每个指端最长使用时间小于8小时。对于外周血压严重收缩、极重度指端水肿、动脉返流和动脉瘤患者不适用。
和其他技术比较:小样本研究发现在心衰和心脏CABG患者中与PAC较一致、与TEE和PICCO比较有中到高级相关性,危重ICU患者中与PAC比较误差率约50%。
总结和展望
PAC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其临床使用进一步下降,随着微创和无创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的不断提高,其会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临床。PAC和无创技术应分别准确定位其适用人群。循环功能监测不应仅仅局限于整体血流动力学参数,应逐步向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监测领域发展。深入研究并转化分子机制研究有利于监测技术的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Sangkum L,Liu GL,Yu L,Yan H,Kaye AD,Liu H. Minimally invasive or 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easurement: an update. J Anesth.2016 30(3):461-80
2 Jozwiak M,Monnet X,Teboul JL. Monitoring:from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 to echocardiography. Curr Opin Crit Care.2015 21(5):395-401
3 Erdogan Kayhan G,Colak YZ,Sanli M,Ucar M,Toprak HI. Accuracy of non-invasive hemoglobin monitoring by pulse co-oximeter du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Minerva Anestesiol.2017

急诊重症医学科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教授  学术型博导

苏州大学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

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医学中心)副院长

苏州市医学会细菌感染和耐药防治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人才计划 教育部“”特岗教授

江苏省333人才 六大人才高峰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国家支援武汉苏州二队队长

姑苏卫生重点人才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卫生人次特聘A类人才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感防控分会委员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呼吸和危重病医学中心博士后

美国哈佛大学呼吸和危重病医学中心、德国明斯特大学重症医学中心短期研修

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分会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学会重症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器官功能支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苏州市医药系统“十大杰出青年”

苏州市“十佳党员之星”


... 更多
该讲者其他视频
相关视频
该讲者其他论文
相关论文

l 无创通气在呼吸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 曹志新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早期与晚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选择

作者: 郭丰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急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病理与影像

作者: 赵蓓蕾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理与影像

作者: 张波

单位: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病例

作者: 谢菲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病例

作者: 杜毅鹏

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病例

作者: 张祎

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病例

作者: 贺航咏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EV1000的介绍及演示

作者: 张东

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PiCCO的临床应用及演示

作者: 李旭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CVP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演示

作者: 曲兴龙

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病例讨论:气道阻塞性疾病病呼吸支持

作者: 曹志新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l 湿化和雾化

作者: 杨冬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呼吸危重症论坛

学术交流区 (0条留言)
最新留言
产品&服务
• 学会/协会管理系统
• 会务通学术会议服务平台
• 现场注册签到管理系统
• 会场幻灯传输转播系统
• 学术会议网络直播系统
• E-Poster电子壁报系统
• 企业数字助展服务
• 花生会议管理系统
帮助中心
• 功能更新
•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微信扫描
美迪康官方微信
Copyright©2007-2017 MEDCON.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1505号-3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