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ARDS病理:一定是弥漫性肺泡损伤吗?
讲者:
孙耕耘
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
1717
论文摘要:
ARDS是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危重症,以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及胸部X线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为主要表现,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肺泡损伤 (DAD),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及炎症细胞浸润等。
综合系列ARDS患者肺活检及尸检病理报道,约50% ARDS患者的肺组织存在DAD,其他病理表现为肺炎、肺出血、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肺脓肿、癌浸润、肺栓塞、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等。研究表明,DAD与ARDS的严重程度相关;对治疗反应差的ARDS患者,DAD发生率较高,而且有DAD的ARDS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无DAD的患者。尽管DAD是ARDS的病理特征,但并非其特有,还见急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移植后的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药物性肺损伤及放疗等。
ARDS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50年,期间针对其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多次修订,但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及病理研究均不同程度地证明,诊断ARDS的各项标准依然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尽管一直强调ARDS的病理特征是DAD所致的肺通透性水肿,但迄今仍然未发现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指标,由于ARDS病因的异质性,通过综合临床、影像学及血气分析指标诊断出的ARDS患者,其肺组织的病理表现也一定存在差异。因此,在目前的ARDS定义及诊断标准下,ARDS病理不一定是DAD。
1976年Katzenstein提出DAD时,强调DAD是肺组织对多种损伤因子的非特异性反应或者说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组病理变化相似的肺损伤,它不能提示任何病因,病理科和临床医师都不应当满足于DAD的诊断。过去强调ARDS是一种具有相似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在开展ARDS诊治的研究过程中,习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不是针对不同的表型进行研究,这或许可以解释近50年来的大量研究一直未能发现治疗ARDS的有效药物。而ARDS的病理研究提示我们,它可能存在不同的表型,以DAD为主要表现的ARDS和以肺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ARDS,二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一定存在差异。而针对ARDS不同表型开展相应的诊断及药物靶向治疗研究可能是今后的方向之一。